社科专著《玉门关和玉关道》是我市作者潘发俊等人历时十年,从事课题《嘉峪关地区及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演变和社会人文历史》的研究成果之一。这是一本有创新特色的书,在研究广度上,突破了嘉峪关只有600年历史的局限,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玉关道,2000多年前的嘉峪玉门关,3000多年前的玉山西王母,5000年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。在研究深度上,对嘉峪关及河西诸多历史疑案作出了自己的考证,破解了不少千古之谜,这里只举一例:玉门关的关址、设置时间和数次变迁,是困扰中外史家一个世纪的悬案,大都盯着敦煌,至今各执一词,殊无定论。该书以可信的史料、考古和逻辑推理,论证了嘉峪北山石关是西汉玉门关(前115年—公元75年),敦煌小方盘城是东汉玉门关(75年—609年),瓜州双塔堡是隋唐玉门关(609年—755年),历目前再无其他玉门关。在研究方法上,把互相制约的人文史和自然史结合研究,遂使不少社会历史难题迎刃而解,同时理清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,找到了修复河西生态的途径。纵观全书,观点新、角度异、学术含量高,特色鲜明,但并非完美无缺。那些创新的观点既是亮点又是疑点,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论证;文笔方面也有缺点。这些缺点并不影响该书的学术价值,至于对嘉峪关及河西地区旅游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效益,虽然难以预测,至少为我们的策划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,所以值得一读。